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教学设计

时间:2024-08-20 10:01:34
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本课由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杜甫的《绝句》两首古诗组成。两首诗均为七言绝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诗句情景交融,诗中形象生动逼真,是古诗中写景名作。两诗虽然都是写景,但手法各异。《望庐山瀑布》语言简洁,用词精当。全诗采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可以说是一幅气势恢弘的写意山水图。《绝句》则以朴实自然的语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仿佛一幅生机无限的早春图。

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图文对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编写特点,以读带讲,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句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进而受到美和感染,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深切热爱和赞美。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

【教学难点】

深刻理解诗文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讲出诗文的内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朗读感悟《绝句》

1.板书题目,并解题

绝句:是我国古诗中的一种体裁,是旧体诗。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有固定的格式和规则。如,共有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叫“五言绝句”(五绝),每句七个字叫“七言绝句”(七绝)。《望庐山瀑布》也是绝句。

2.简介作者

3.理解诗句之意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自鹭上青天。]鸣:叫,指歌唱。翠:新绿。翠柳:初春时节柳枝刚抽出新芽。青天:蔚蓝色的天空。诗句之意: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梢上欢乐地歌唱,一行白鹭在晴朗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含:包含,藏在里面。西岭:泛指成都西面的岷山。千秋:千年。千秋雪:终年不化的积雪。泊:停泊。东吴:指长江下游,现在江苏一带。万里:万里之外。诗句之意:透过窗户看得见西岭上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外江面上停泊着即将驶往万里之外的东吴的客船。

4.再读诗句,品悟诗意

⑴第一、二行描写先写地上,再写天上,各写什么?

标出声音、颜色、动作之词:

表示声音的词语:鸣、上。

表示颜色的词语:黄、翠、白、青。

表示动作的词语:鸣、上、含、泊。

师:“黄、翠、白、青”相互映衬描绘出一幅色彩明丽,生机勃勃的图景,令人赏心悦目,传达出作者无比喜悦的心情。“鸣”、“上”两个动词写出了黄鹂在柳枝上欢叫和一行白鹭从水面飞上青天的声响。“含”、“泊”两个动词具体写出了草堂外的景象,特别是“含”的妙用,把岷山积雪这一远景移至草堂内,使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景色优美的图画。

⑵三、四行写什么?(千秋雪,万里船)

师:“千秋雪”表现出时间的永恒,而“万里船”又让人联想起广阔的空间。诗人身居草堂,思接千载,胸襟是如此开阔。当然,诗中所讲的时间和空间并非实指,但从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看,我们不难想象他对和平生活多么向往。

⑶这首诗一行写一个景,诗人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的呢?

师:前两行先描绘草堂前看到的景:眼前有鸣叫的黄鹂,翠绿的柳树;天边有蔚蓝的天空,飞腾直上的白鹭。后两行描绘草堂以外看到的景:窗外有西岭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外有驶往东吴的客船。

这首诗先写近景,后写远景,有声有色,有动有静,色彩明丽,勾画出草堂附近各具特点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欢快的心情。

5.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绝句》这首诗通过描绘草堂春天美丽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无比愉悦的心情。(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三、指名朗读,练习背诵

读的时候要注意停顿和重音。

反复练读。

练习背诵。

四、积累运用

1.读下面两首古诗,不认识的字查查字典。

绝 句 早发白帝城

杜甫 李白

迟日江山丽, 朝辞白帝彩云间,

春风花草香。 千里江陵一日还。

泥融飞燕子, 两岸猿声啼不住,

沙暖睡鸳鸯。 轻舟已过万重山。

2.完成课后练习我会填。

五、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古诗。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文的意思

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本课由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杜甫的《绝句》两首古诗组成。两首诗均为七言绝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诗句情景交融,诗中形象生动逼真,是古诗中写景名作。两诗虽然都是写景,但手法各异。《望庐山瀑布》语言简洁,用词精当。全诗采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可以说是一幅气势恢弘的写意山水图。《绝句》则以朴实自然的语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仿佛一幅生机无限的早春图。

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图文对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编写特点,以读带讲,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句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进而受到美和感染,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深切热爱和赞美。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

【教学难点】

深刻理解诗文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讲出诗文的内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 ……此处隐藏1213个字……声音更宏亮?

生:“春种一粒粟……”

师:你背的是哪一首?

(生深思)

师:谁来提示他?

生:他背的是《古风》。

师:对,背诗还要记住诗名。还有谁想背?

生:我背《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

师:刚才听了几个同学的背诵,她的声音是最洪亮的。

(同学举手踊跃,又一位同学背诵)

师:不错。今天我们还能学习两首古诗,一首李白的,一首杜甫的。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你们对这两位诗人有了哪些了解?

注意了课内外结合,教师的着眼点不只仅是学会这两首古诗。

生:杜甫被人们称为“诗圣”。

师:李白呢?

生:李白被称为“诗仙”。

师:人们对他们的诗篇喜爱之极,所以给他们这样的称号。还知道别的吗?

生:我知道李白多少岁死的……(众人笑)

师:应该说病逝。

生:李白是61岁病逝的`。

师:虽然只活了六十多岁,却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还了解些什么?

生:我知道李白写了九百多首诗。

师:流传至今的大约有九百九十多首。知道杜甫吗?

生:杜甫一生不得意。

师:他一生是在穷困和战乱中度过的,但这一首诗却是在他心情愉快的情况下写的,这在他一生中也是很少见的。这一次,李白畅游庐山,写下了《望庐山瀑布》。(同时板书)

师:我们已经学过《瀑布》一课,在叶圣陶先生的笔下,瀑布好像是一座珍珠的屏。李白是怎么描写庐山瀑布的呢?请同学拿出自学提纲。(打出投影片)谁来读一读?

生读自学提纲。自学提纲:

1、读一读这首诗,想一想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借助字典或联系诗句理解词语的意思,如“生”“遥”“川”“疑”等,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记下不懂的问题。

师:打开书,翻到51页。依照自学提纲一步一步地学,学完一道题再学一道题。

(同学自学,老师巡视指导)

(同学又读,有了进步,群体练读)

(公开课上再次给读得不够的同学以时间,让其练读,注意到了同学的差别,教风朴实)

师:就这样边说边读,还有读懂的内容吗?

生:我把整首诗都读懂了。

师:可以说印象最深的那句。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说瀑布从三千尺那么高的地方飞快地流下来,是从天的最高处落下来的。

师:他有一个词理解得非常准确,知道是哪个词吗?

启发同学注意听,和时发现同伴的优点。同时,不追求统一的答案,注重词汇的积累和运用。

生:……“飞”,他说的是飞快的意思。

师:不错,对刚才那位同学的解释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三千尺”并不是真有三千尺那么高,它是夸张。

师:那你想怎么说?

生:瀑布飞快地流下来,大约有三千尺那么高,就像银河从天的最高处落了下来。

师:他也有一个词补充得好……

生:“好像”!

师:对。就是这个“疑”字,还有不同的说法吗?

生:“好似”。

生:“可能是”。

生:“如同”。

生:“就像是”。

师:都可以。这瀑布就像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多么壮观!自身读一读这两句,想象一下瀑布奔腾而下的气势。

(同学自由练读,指名读,老师范读,同学再次练读)

师:谁再试试?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读得好!再现了瀑布宏伟的气势。齐读这两句。

师:不错,银河从九天上落下来,何等壮观。这里,诗人为什么用上了“疑”字呢?(板书:疑)

生:不是真有银河从九天上落下来,而是诗人想象出来的,所以用上了个“疑”字。

师:对,这不由使我们想到了李白的另一首诗,《静夜思》中,好像也有这样的笔墨。“床前明月光……”

(温故而知新。这里不但扎实地解决了“疑”字,而且通过运用,使同学感悟到李白诗词的风格,有利于提高同学的欣赏水平)

生:(一起接背)“疑是地上霜。”

师:这神话般的想象,正是李白诗词特有的风格。想象这景象,自身带着感情读一读这首诗。

(同学自身有感情地读)

师:刚才同学们交流了读懂的内容,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生:为什么这里说“疑是银河落九天”,而不说“像是银河落九天”?

师:谁帮他解决?

生:因为“疑”就是像的意思。

师:(转向提问的同学)你比较一下,同一个意思,用哪个字好呢?可以读一读,体会一下诗人的想象力。

生:用“疑”更好。

生:为什么“生紫烟”的“生”不用升起的“升”?

这两个问题提得多好!质疑环节得到落实。值得称誉的是,对同学的提问,老师发动全班同学考虑,解答,不代替代替。

师: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大家怎么想?(板书:生)

生:因为这里还有发生的意思,所以用同学的“生”。

师:对,可以综合着理解,先发生而后升起。明白了吗?

(同学会意点头)

师:随着大家的想象,我们眼前就出现了这样的景象,千丈青山衬着一道银白的瀑布,这瀑布飞腾奔涌,倾泻直下。这么壮观的景象只有远望才干一览无余。那么该怎样读这首诗呢?请你们想象这景象,自身放开声音读一读。

(同学自由练谈,指名读)

师:你们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这景象?

生:(齐喊)想!

(放录像,同时点出画面中的“生紫烟”、“挂前川”)

师:现在,你们面前就是庐山瀑布,你们想不想做一回诗人,也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呢?(再次练读)

师:做诗人还可以自然些,你们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来吟诵,能背下来的同学还可以背一背。

(同学有表情带动作地练读统背,后集体背诵)

师:通过读诗,我们看到了一很壮美的图画。那么《绝句》又会把我们带入到怎样的情景中呢?你们自身读几遍第二首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同学自由练读)

师:对于这首诗,同学们可以用自身喜欢的方式来学习。比方能用自身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还有什么别的方法都可以试一试。

这一环节彻底放开了同学,让同学自主选择最喜欢的方式学习,受到他们的欢迎。

(同学选择各自喜爱的方式自学《绝句》,老师巡视指导)

师:画画的同学可以继续画,选用其他方式的同学能先汇报一下吗?

生:我用说的方式。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一行白鹭飞上了蔚蓝色的天空。终年不化的积雪……

师:谁能帮助?

生:应该说远处的西岭上有终年不化的积雪。

师:(转向前)

《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